大同历史陈列馆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,是一座以展示大同区发展历史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。馆内收藏和展示了从大同区开发建设初期至今的重要历史文物、图片和实物资料,见证了这片土地从荒原到现代化城区的巨大变迁。通过AR数字化体验升级,将传统的静态展陈转变为沉浸式互动体验,让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同区的发展历程。此次AR体验设计将聚焦于石油工业发展、城市变迁、民俗文化等主题,通过gamification游戏化设计激发参观者的探索欲望,加深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。预期通过AR技术的应用,能够提升陈列馆的参观体验,增强展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,实现文化传播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,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文博新标杆。
游客通过微信小程序扫描博物馆入口处的AR触发点,将激活虚拟向导"小大同",这位身着石油工人服装的卡通人物将全程陪伴参观。同时获得一本虚拟的"大同印记"收集册,记录整个参观过程中的打卡与成就。入口处还会出现震撼的3D投影效果,展现大同区从荒原到繁华的时空变迁。
在石油工业展区,游客可通过AR扫描展品,触发虚拟钻井动画,体验模拟钻探过程。设置多个互动关卡,完成石油勘探、开采、运输等虚拟任务,收集"石油英雄"徽章。AR还原历史场景,展示老一辈石油人艰苦创业的感人故事。
在城市变迁展区,AR技术将老照片"活化",通过叠加展示不同年代同一地点的景象变化。游客可以通过手机屏幕,看到虚拟的建筑从平地拔起的场景,体验城市发展的沧桑巨变。设置"今昔对比"拍照打卡点,鼓励分享传播。
在民俗文化展区,通过AR技术还原传统工艺制作过程。游客可以虚拟体验剪纸、编织等非遗技艺,跟随3D教程动手操作。成功完成后获得相应的"非遗传承人"勋章,同时解锁相关文创周边的优惠券。
在展馆各处设置声音打卡点,通过AR扫描触发不同时期的环境音效,如早期石油工人劳作声、老城区市井生活声等。游客收集的声音会汇聚成一幅完整的"大同声音地图",展现地方特色的听觉记忆。
为重要文物展品开发AR解说功能,通过3D建模展示文物细节,配合趣味问答游戏deepen理解。设置阶段性知识问答挑战,答对既可获得积分,又能解锁隐藏的历史故事内容。
在特定展区设置AR创作空间,游客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,在虚拟环境中创作属于自己的大同故事,如设计未来城市场景、绘制心中的大同印象等。优秀作品将有机会在线上展览中展示。
参观结束后,系统自动生成个性化的参观回顾,包含收集的徽章、完成的任务、拍摄的照片等,制作成专属的数字纪念品。游客可选择分享至社交媒体,获得更多互动奖励。
通过AR数字化体验,大同历史陈列馆将实现以下目标:提升参观体验的互动性和趣味性,增强年轻观众的参与度;深化历史文化的传播效果,让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直观;构建数字化展陈新模式,为文博场馆转型升级提供示范;促进文创产品开发,带动文化消费;培养公众的文化认同感,助力地方文化品牌建设。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同时,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创新融合,打造独具特色的智慧文博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