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创建于1953年,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高校博物馆之一,展示了哈工大百年办学历程中的重要文物与科技成果。通过AR数字化体验升级,将传统展陈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,打造"科技+文化"双向赋能的智慧博物馆新模式。AR体验设计以"工大精神,科技传承"为主题,通过沉浸式叙事、互动游戏等形式,让参观者深入了解哈工大的发展历程、科研成就及人文精神。该项目预期将提升参观体验的趣味性和教育性,增强青年一代对科技创新的兴趣,同时展现哈工大作为中国顶尖理工科大学的深厚底蕴与创新实力。
游客进入博物馆后,通过扫描入口处的引导牌,可召唤虚拟导览员"工大博士"。这位穿着学士服的3D虚拟人物将全程陪伴参观,为游客提供个性化讲解服务。同时获得虚拟"工大探索护照",记录参观过程中的打卡成就与知识收集。
在校史展区,游客可通过AR还原不同时期的哈工大校园场景。扫描历史照片后,手机屏幕上将呈现3D复原场景,配合音效与解说,让游客仿佛穿越回过去,体验从1920年到现在的校园变迁。
在科研成果展区,游客可通过AR技术与哈工大重要科研成果进行互动。例如操控机器人模型、体验空间站舱内环境、进行材料力学虚拟实验等,通过趣味性的互动加深对科研原理的理解。
扫描展区内历任知名教授的照片或介绍牌,可触发AR虚拟投影,还原教授生前授课场景。通过全息影像技术,让这些为学校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教育家"重现"课堂,分享他们的学术精神与治学理念。
设计趣味性的AR寻宝游戏,游客需要根据线索在展馆中寻找特定展品,完成相关知识问答与互动任务。每完成一个任务可获得相应徽章,集齐一定数量后可兑换精美纪念品。
在航天航空展区,游客可通过AR体验哈工大参与研制的航天器组件。扫描展品后,将呈现其在太空中的工作场景,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空间站、卫星等设备的运行原理。
通过AR还原哈工大各重点实验室的工作场景,让游客体验最新科研项目的研发过程。可以虚拟操作各类精密仪器,参与科学实验,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。
设计多个AR打卡点,游客可以与虚拟场景合影,并加入特效与校徽等元素。同时开放社交分享功能,鼓励在社交媒体传播博物馆文化,提升参观体验的社交属性。
通过AR数字化体验,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将实现以下目标:1)提升参观体验的互动性与趣味性,吸引更多年轻群体走进博物馆;2)加深参观者对哈工大历史文化与科研成就的理解,增强文化认同感;3)打造科技创新教育基地,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;4)树立智慧博物馆标杆,为高校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提供示范。预计项目实施后,博物馆参观人次将提升50%以上,参观者停留时间延长至平均2小时,参观满意度达到95%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