厦门园林植物园始建于1960年,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植物园之一,也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植物园。园区占地面积1125亩,收集保存了4000多种植物,包括热带、亚热带植物以及珍稀濒危植物。园区以"一心两翼"布局,包括热带雨林温室、岭南园、闽南园等特色景区,融合了科普教育、植物保护、科研实验等多重功能。
通过AR数字互动体验的引入,将为传统植物园注入全新的科技活力,让游客以趣味化、游戏化的方式深入了解植物知识,感受植物之美。AR体验将植物科普、闽南文化、生态保护等内容有机结合,打造沉浸式的数字化体验场景。预期通过此举提升游园体验,增强游客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,实现寓教于乐,同时提升景区的科技感和现代化水平,扩大园区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。
游客通过AR扫描园区内的植物,即可触发3D植物生长动画,展示植物从发芽到开花结果的完整生命周期。同时显示植物的详细信息卡片,包括中英文名称、科属分类、生长习性、文化典故等。收集不同植物可获得相应徽章,集齐一定数量后解锁"植物学家"称号。
基于地理定位的AR解谜游戏,游客需要根据线索寻找园区内的特定植物。每找到一处打卡点,会触发虚拟讲解员现身,讲述该植物与闽南文化的渊源。完成任务可获得积分,兑换园区文创商品。
在热带雨林温室区域,通过AR体验生态系统的运作。游客可以通过手机屏幕观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,了解养分传递链条。互动游戏中需要帮助植物调节水分、阳光等生存要素,培养环保意识。
针对园区不同季节的特色花卉,打造AR花卉展示。即使在非花期,游客也能通过AR看到盛开的花景。可以收集不同花卉形成个人数字花园,分享到社交平台。
通过AR技术展示珍稀濒危植物的生存现状和保护措施。游客可以通过互动游戏模拟植物保护工作,完成任务后成为"物种守护者",获得专属数字徽章。
在闽南园区,通过AR体验传统园艺技艺。游客可以进行虚拟的盆景制作、花卉养护等互动体验,了解闽南园艺文化的精髓。优秀作品可以保存并展示在数字展览馆中。
通过AR展示植物的特殊能力,如食虫植物捕食、含羞草触碰反应等。游客可以通过互动体验这些神奇的植物特性,收集植物超能力卡片,组建专属的植物英雄团队。
在科研展示区,通过AR技术展示植物的显微结构和基因信息。游客可以进行虚拟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,了解现代植物科技发展。完成实验可获得"植物科学家"认证。
通过AR数字化体验的植入,厦门园林植物园将实现以下目标: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,增强科普教育效果;扩大园区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,提升景区知名度;促进植物科普知识的传播,增强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;带动文创产品销售,提升景区经济效益。同时,数字化体验将为传统植物园注入新的活力,实现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,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景区标杆。